獎懲明確!「末位淘汰」為企業帶來持續進步
在企業中,績效考核是一項定期進行的工作,透過各種制度來激勵或懲戒員工。其中,「末位淘汰」制度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與採用。這一制度的核心概念是,在績效考核中,主管必須明確區分出表現優秀與表現不佳的員工,進而根據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的獎勵或處分。透過這樣的措施,企業希望能夠有效解決一視同仁的問題,鼓勵優秀員工繼續努力,並確保工作環境的競爭力和持續進步。
然而,主管在進行績效考核時,往往避免給予差異化評分,以保護每位下屬,避免引起溝通困難,或者只是為了節省時間和避免麻煩。這種一視同仁的做法在表面上看似較為簡單,但實際上對於那些認真工作的員工卻相當不公平。
當所有員工的績效考核分數幾乎相同時,分配績效獎金通常會趨向均分分配,這將導致本來表現優秀且努力工作的員工,實際上得到的獎金與工作表現一般的同事無異。這最終可能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企業無法吸引留住表現優秀的員工,進而加劇人才流失問題。
此外,如果公司存在晉升機會,而績效考核分數被當作參考依據,當所有員工的績效分數幾乎一樣時,將使得每個人都有晉升機會。這樣反而讓主管更難做出決定。
正因為所有員工分數相近,當被選上的晉升名單不包括某人時,可能會引發員工的不滿,加速其離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推行「末位淘汰」的制度,強迫主管在績效考核時做出明確區分,將表現較好和表現較差的員工分開,賞罰分明,員工工作才有動力,企業也才能持續發展。當然,主管或許會面臨同僚間相處的問題,但這也是主管與員工之間需要承擔的差異。企業在推行「末位淘汰」制度時,應該充分考慮員工的需求和感受,並確保公正評估,以確保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文章來源:飛騰雲端
》企業人資系統的最佳選擇 - 飛騰雲端
提供專業、靈活、可擴充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因應不同市場,滿足企業各種需求,超過700家知名上市上櫃客戶推薦及肯定
最新文章
好主管要怎麼當?─從管理者到組織變革推動者
主管不是誰都想當,「好主管」更不是想當就能當──這看似老套卻切實的問題,其實值得深入探討。雖然許多人將升遷視為目標,但當晉升為主管時,卻未必適合;若薪資提升有限,卻責任倍增,更多的是壓力而不是成就。如何平衡責任與成長,甚至成為下屬成長的助力,都是身為主管的關鍵課題…
企業資安防護夠完善嗎?IT / OT需要有效整合
隨著台灣在半導體與電子製造領域的全球地位提升,駭客頻繁鎖定技術竊取及基礎設施攻擊以達政治或經濟目的。儘管IT安全受到重視,OT安全卻常被忽略。智慧化與聯網化的工業控制系統(ICS)及製造設備雖提升便利,卻也成為易攻目標,威脅日益加劇…
跟長官出席活動,有甚麼眉角要注意?
在組織互動中,雖然隨著時代的變化,階級的森嚴度有逐漸淡化,但在一些正式、重要場合裡,仍有許多眉眉角角要注意。這不是所謂的身分階級問題,而是領導者、從屬者與組織的制度是否有秩序的展現。而在國際級的大場合中,更需要額外注意禮儀的細節,免得貽笑大方、丟臉丟到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