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職場霸凌與心理健康:研究揭示不良管理增加員工憂鬱症風險

近期職場霸凌事件頻傳,董氏基金會最新引用英國研究報告指出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在不重視員工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中,全職員工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可能增加三倍。
職場霸凌的形式多樣,從言語恐嚇、揶揄嘲笑到孤立排擠,這些行為不僅造成被霸凌者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更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與日常生活品質。
職場憂鬱症主因:低心理社會安全氛圍
南澳大學心理社會安全氣候觀測平台進行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針對1084名平均年齡47歲的澳洲全職員工進行調查,其中61%為男性。研究發現,雖然過度工作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由管理不當所帶來的憂鬱症風險。研究也指出,即使是對公司充滿熱情與忠誠的員工,長期處於高壓工作環境下仍可能導致憂鬱症的發生。
《歐洲工作與組織心理學期刊》發表的研究進一步指出,低心理社會安全氛圍是預測職場霸凌和情緒倦怠的重要指標。這種負面影響不僅限於受害者,還會波及施暴者與目睹事件的團隊成員,形成惡性循環。
遇到職場霸凌3行動措施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臨床心理師杜家興建議,面對職場霸凌時人資 人事應及時採取行動:
1. 清楚記錄霸凌細節,包含時間、地點、事件內容,並保留證據
2. 尋求信任對象支持,建立自己的社會安全網,不要孤軍奮戰
3. 了解內外部申訴管道,主動查詢、詢問相關資源,並結合外部求救管道
旁觀者的力量:如何間接協助遭霸凌的同事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則針對旁觀者提出建議,若想協助遭受霸凌的同事,可以採取多種間接方式:默默蒐證、在會議中轉移焦點、提出匿名檢舉等。
更重要的是給予被霸凌者持續的支持與陪伴。她強調,企業組織應建立防範機制,例如將反霸凌納入工作準則、建立包容的企業文化、設立申訴管道等,從根本預防霸凌行為的發生。
順帶一提,主管容易忽視男性員工的心理健康,因為社會普遍期待男性壓抑不示弱,也不鼓勵男性找尋同儕親友說出困境,導致他們往往難以表達壓力、甚至不知如何開口,轉而以行為改變、或身體症狀表現出來。
職場霸凌不僅是個人問題,更是組織文化與管理制度的缺陷反映。要有效預防和處理職場霸凌,需要從個人、同儕到組織層面共同努力,建立健康、友善的工作環境,讓每位員工都能在心理安全的氛圍中發揮所長。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1-13 研究曝公司不當管理「員工憂鬱風險增3倍」 醫示警:這類人最易被忽視│ Yahoo新聞 》
文章來源:飛騰雲端
》企業人資系統的最佳選擇 - 飛騰雲端
提供專業、靈活、可擴充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因應不同市場,滿足企業各種需求,超過700家知名上市上櫃客戶推薦及肯定
最新文章
飛騰雙週報_20250322
【飛騰雙週報】20250322- 勞工工時與假日議題引發熱議:立院審查引出勞資爭論 │ 卓越管理者的秘密:超越數據看見真相,從用戶體驗中找到突破 │ 台灣勞動力高齡化成趨勢,企業雇用中高齡勞工意願才3% │ 現代人心靈健康新手段:「拒絕內耗 有事發瘋」 │ 當代職場領導力:理解Z世代職場價值觀的關鍵 │ 維護職場尊嚴:如何識別與應對職場霸凌
維護職場尊嚴:如何識別與應對職場霸凌
近期台灣企業界接連傳出多起疑似職場霸凌事件,從台北雲云科技到高雄義大世界等知名企業均未能倖免,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討論。這些案例不僅揭示了職場霸凌問題的普遍性,也凸顯出建立健康職場環境的迫切需求。本文將探討職場霸凌的定義、徵兆識別、應對策略,以及相關支援資源,幫助職場人士在面對類似情境時能夠適切應對。…
當代職場領導力:理解Z世代職場價值觀的關鍵
在當今多元化的職場環境中,不同世代的員工共同工作已成為常態。特別是隨著Z世代(1997-2012年間出生)逐漸成為職場主力,企業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領導方式,以適應這些年輕員工獨特的工作觀念和價值取向。傳統的權威式管理已不再適用,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開放、包容和靈活的領導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