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大小事
壓力與休假的矛盾:適度休息帶來更好的職涯發展?

因壓力而產生的各種身心不適感,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重要信號。研究顯示,持續性的壓力會導致從心臟疾病到自體免疫等各種嚴重健康問題。然而,我們往往選擇用錯誤的方式來應對:有人沉溺於社群媒體、有人對菸酒成癮以轉移注意力,可能發展出飲食失調或嚴重的成癮行為。
壓力管理的雙向策略
面對壓力時,我們需要同時從「增加個人資源」與「降低外在需求」兩個方向著手。
個人資源一:充足的睡眠是最關鍵的資源
研究指出,60歲以下成人每晚至少需要7小時睡眠,青少年則需要8小時以上;這不僅能幫助身體恢復,更能提升面對挑戰的能力。有意識的去實踐「提高睡眠時間與睡眠品質」對身心健康的總體提升效果,是立即且顯而易見的。
個人資源二:運動與人際連結的重要性
規律運動能釋放腦內啡,同時培養面對挑戰的韌性。每週至少進行5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對維持心理健康至關重要。此外,保持深度的社交互動同樣不可或缺─每48小時至少要與親友有一次真誠的面對面交談,對人類的心理健康佔有絕對的重要性。
科技使用與界限設定
現代人平均每天查看手機近70次,這種持續性的干擾嚴重影響我們的注意力與休息品質,不僅分散工作能量,還大量排擠了精神、身體上的休息時間。建立健康的科技使用習慣、以及限制使用時間的自律,如睡前半小時關閉手機、每天的社群使用時間限制、每週固定時段完全遠離3C產品,對降低壓力具有顯著效果。
休假效益的吊詭真相
諷刺的是,科技越發進步的同時卻沒有減輕人類的工作量,越來越多人放棄應得的休假,或在休假時仍持續工作。然而研究證實,善用休假時間的員工反而更容易獲得職場肯定與加薪機會。這說明了一個重要事實:承認並接受人類能力的侷限,適時給予自己休息的空間,所謂「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才能在職涯發展上走得更久更健康。
正視自身限制,走出飽滿人生
工作過度往往源於難以接受人類體能有限、時間有限的事實。適度突破個人極限可以促進成長,但若過度勉強則可能適得其反,健康與精神一但崩毀就難以復原。擁有健康的身心靈,才能保持在精神能量飽滿、頭腦清醒的狀態,在職場上、人際上才有更好的表現、擁有正確精準的決策力。
》更多相關文章
《 文章參考:2025-2-07 研究:休假時間較多的人,獲得加薪的比例更高!│ 商周 》
文章來源:飛騰雲端
》企業人資系統的最佳選擇 - 飛騰雲端
提供專業、靈活、可擴充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因應不同市場,滿足企業各種需求,超過700家知名上市上櫃客戶推薦及肯定
最新文章
飛騰雙週報_20250628
【飛騰雙週報】20250628- 育嬰津貼新制延長至7個月 年底前完成立法程序 │ 管理遇上職場霸凌爭議:勞動律師解析界線劃分 │ 告別連續6日工作!人事總處:採「純補假制度不補班」 │ 極端氣候升級! 勞動部發布新版熱危害防護指引 │ 企業永續革命:從市場競爭到生存法則的關鍵期 │ 7/26大罷免投票日:勞工出勤應加給!雇主義務詳解
7/26大罷免投票日:勞工出勤應加給!雇主義務詳解
中央選舉委員會正式宣布,大罷免案第三階段投票將於7月26日舉行。面對這個重要的民主活動參與日,勞動部特別針對投票當日的勞工出勤問題發出詳細說明,強調雇主若要求勞工在投票日工作,必須提供額外的工資補償,同時絕對不得阻礙勞工行使投票權利。…
企業永續革命:從市場競爭到生存法則的關鍵期
當前這股ESG永續風潮,特別是在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政策影響下,正引發一場前所未有的商業革命;這場變革的深度與廣度,遠超過往任何一次產業轉型,它將全球企業的永續發展從過去的「錦上添花」徹底轉變為「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
企業若未能及時調整策略,積極投入永續轉型,將面臨品牌形象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