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季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即將召開,勞工薪資議題再度成為社會焦點。根據經濟指標預測,明年最低工資有望突破新台幣28,000元大關,延續過去八年的調漲趨勢。然而,人力資源專家指出,單純提高基本工資可能無法全面解決國內薪資停滯的問題,並呼籲政府採取更全面的措施來改善整體薪資結構。回顧過去八年,台灣基本工資已從20,008元逐步調升至今年的27,470元…
														... ...
			
			▎
														隨著第三季最低工資審議委員會即將召開,勞工薪資議題再度成為社會焦點。根據經濟指標預測,明年最低工資有望突破新台幣28,000元大關,延續過去八年的調漲趨勢。然而,人力資源專家指出,單純提高基本工資可能無法全面解決國內薪資停滯的問題,並呼籲政府採取更全面的措施來改善整體薪資結構。回顧過去八年,台灣基本工資已從20,008元逐步調升至今年的27,470元…
														在職場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人,他們的話語總是特別暖心,總能精準地回應他人的需求。這些人的秘訣是什麼?答案就在於他們掌握了傾聽的藝術。傾聽不僅僅是聽到對方說的話,更重要的是要從中提取有價值的資訊。一個優秀的傾聽者能夠從對話中聽出三種關鍵需求:感受需求、外顯需求和痛點需求。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三種需求,以及如何通過傾聽來識別它們。感受需求:建立共鳴的橋樑…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下稱災保法)施行後,勞動部已布建17家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與87家網絡醫院,就近提供勞工職業傷病診治及復工協助等服務。經統計111年至112年底,由專責醫院所開立的職業病診斷書,通過勞工保險局職業病核定之比率高達93.1%;而專責醫院所開立的職業病診斷已占該局職業病給付比率約72%。另職業病鑑定制度經優化後,鑑定時程已縮減達200日以上,整體鑑定效率大幅提升40%以上…
當勞工在公司提供的宿舍內發生意外事件時,是否構成職業災害一直是勞動法實務中的重要議題。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在於需要平衡雇主的管理責任、勞工的生活權益,以及職業災害認定的合理界線。
從法理層面來看,職業災害的認定必須建立在工作與傷害之間存在相當因果關係的基礎上,但…
傳統的週一到週五工作模式,伴隨著週末短暫休息,然後再度面對週一症候群的循環,似乎已成為現代職場生活的標準節奏。然而,這種看似理所當然的工作安排,真的是最佳選擇嗎?
《自然人類行為》期刊刊登的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
勞動部於今年8月15日發布重要函釋(勞動關2字第1140143791號函),針對勞動基準法第16條第2項所規定的「謀職假」制度進行詳細闡釋:
「當雇主已依法對員工發出預告終止勞動契約通知後,員工在預告期間內申請謀職假時,僅需說明請假原因即可,雇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給假,更不得要求員工提供任何與求職相關的證明文件。…